新华网重庆教育频道3月22日电 陈科霖,男,汉族,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2015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2016年6月21日,其创办的“重庆芏科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由最初的3人团队发展至39人,公司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作为老板兼在校大学生的陈科霖创下了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又一新记录,而其公司主营的“芏科dukeer数据线”“指上学车”“一方蘑菇”等项目逐渐打开市场,走进人们生活。
陈科霖在重庆首届创客嘉年华上销售公司的产品 新华网发(受访者供图)
大一时萌生创业“种子”
仅一年时间 公司人数增至39人
由于自幼家庭贫困,父母外出打工,陈科霖从两岁时就成了留守儿童,一直跟着外婆长大。初中的时候,便开始了一个人的生活,到高三,陈科霖开始自主创业。
当大多数人走进大学的那一刻,心中憧憬的是即将开启一段美好的大学时光,而对于陈科霖来说,这是另一个起点。步入大学时的他,更加明白和坚定自己的发展方向,他组织联合学校创业、贫困兼职等同学建立了自己的创业团队。
2016年6月21日,重庆芏科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一开始只有陈科霖与另外两名成员。而当时公司正在开发环保折叠箱项目,面对没有资金、没有技术团队、没有办公地点等难题,寝室就成为他们的第一个办公场所,两台笔记本电脑成为了唯一的办公用具。
虽然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困难和挫折,但他们一步步扩大了市场,获得更多的业务,公司团队也由最初的“三人行”,发展成为拥有39人的大学生团队。作为公司的创始人,陈科霖认为团队不仅要时刻统一战线,更要实现公司的稳定发展。他说缘分很重要,在创业的路上能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大家更像是一个大家庭,为了自己的梦想一起努力。
失败不可避免
成功的秘诀是学会放空自己
近两年,为鼓励大学生创业,上至政府、下到高校及社会机构,都对大学生创业给予了诸如资金、补贴、弹性学制以及休学创业等便利;“就业难”的问题更激发了大学生跻身创业浪潮的热情。然而,创业有风险,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案例却是凤毛麟角。
创业过程中,每一个项目都存在失败的可能,陈科霖也不例外。在最开始做“一方蘑菇”项目的时候,因为不懂养殖技术,公司订购的1000个蘑菇菌包全部养殖失败,让他们一下亏掉2万多。吸取了第一次的失败教训,公司通过总结经验、方法,在沙坪坝区凤凰镇杨家庙村开设了食用菌养殖场,完全解决了之前遇到的问题。
回想起当时的经历,陈科霖认为成功的秘诀就是学会放空自己。他说,每天睡觉前都会让自己什么都不想,把所有的烦恼和遇到的困难统统抛诸脑后,让自己单纯得像个小孩般入睡,第二天醒来就以全新的心态去面对。
创业是“从心而为”
艰辛创业:只为成就心中梦想
怎样看待创业,又如何进行创业?对陈科霖而言,创业是一种从心行为,而不是从众。“下决心自主创业,仔细用心思考发展方向,会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苦心坚持经营,耐心等待它的成长,切不可急功近利。”
正是凭着这样的创业毅力和决心,陈科霖一次次的尝试,有时候为了加快速度连吃饭也顾不上。当把实物产品做出来后,新的麻烦又接踵而至,因为产品生产涉及到建模,市场上建模费用很高,为节约成本,他自己在网上学习专业知识,成功画出产品建模图,才得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并获得专利证书。
有一段时间,陈科霖每天的行走记录大约在2万步,他跑遍了重庆主城和璧山几乎所有的包装厂,当时常常因为生产量小而被“拒之门外”,有时为了休息和节约路上耽搁的时间,就直接用几块广告牌当做床睡觉,虽然身心疲惫,但他却认为很值得。
目前,公司已在团队管理、业务谈判、人脉资源上取得不小的突破。用陈科霖自己的话来说,公司现阶段的发展属于“沉淀期”,在不久的未来,他们将等到“爆发期”。
这就是陈科霖心中的创业。不是为了创业而创业,为追求时髦、随大流,而忘了自己创业的初心。陈科霖说,自己公司的品牌就是“芏科dukeer”。芏,代表着土里生长的小草。科,则指科技。寓示新生的科技,象征着自己愿用小草般微薄之力借助科技的力量,把生活变得更简单,把环境变得更美好。(邓红娅 胡念)
原文链接: